2009年2月9日 星期一

回首2001年的三部日本電影

"青春電幻物語"

對la phobique來說,2001年是一個奇怪的年份。

2001年出版了三部日本電影 ,分別為
"青春電幻物語" "青白" "害蟲"
繼"青春電幻物語",同年日本電視台播出 櫻井剛 獲登龍門大賞的46分鐘短片 "青白"
,意為藍與白形成的蔚藍。
大家如果還記得"青春電幻物語",如果有看過"17青春遁走" "Life",記得"循環自殺" "紀子的餐桌"
約莫能一窺"青白",與"害蟲"的故事。
那些關於"成人世界的缺失"
。敏感,脆弱,恐怖,真實。

在"青春電幻物語"中被欺負的蒼井優終選擇跳樓自殺。然而,她在"青白"裡轉變加害者,總是成群欺負宮崎葵飾演的內山,在她的桌上放祭祀的菊花,拳打腳踢,羞辱

"青白"片段
而宮崎葵在短片的開頭,便在樓梯間試圖打開層層封鎖的天台大門
玩世不恭到處開鎖偷車的小栗旬,認為"人有選擇生死的權利",給了被欺負的內山打開天台鎖的道具
以及曾經在高中的時候欺負同學至對方跳樓自殺,後遭對方母親刺殺的代課老師小西真奈美,

整個電影呈現的是十分混濁的色調,灰暗,空氣壓得緊緊喘不過氣
原來要好的國中好友,到了高中變成最惡劣的加害者
"如果我死了,請你悄悄把我忘記"這樣的歌詞在整部電影中旋繞
看到這邊,大家一定又想起了Lily Chou,被欺負的少年蓮見把無法排遣的心情投入在音樂中
最後被欺負的內山,終於無法再撐下去,也終於在不停嘗試中,終打開了天台的門
同時,代課老師也道出當時記憶,道出:"恨一個人是可悲的,通常也沒什麼理由,只是對方不是自己順眼的類型,付諸實行就是殺人.."
上了天台,原來是一片光亮的藍天,地上滿是鴿子的大便,內山站上天台又下來,給了一個答案"現在,還不用死對吧?"
比起Lili chou那種看完還要惆悵三天的結尾,"青白"似乎好多了
最後內山決定堅強起來,繼續過日子

而"害蟲"的主角(依舊是宮崎葵),就讀國中,總在關鍵之處,做出消極的選擇,選擇關閉心房。
任何地方都不值得停留,無論是家庭或學校。
而她的缺席在同儕中並得不到理解與關懷而選擇孤獨,離課又逃家,選擇依賴陌生的朋友,又一度度試圖自殺的她,卻怎麼也鼓不起勇氣。
安靜的日復一日,朝著海口望去,然而,她能選擇的只是不斷轉換戰場。
然而只要出現一位肯付出關心的同學,一切就改變了嗎?而飾演這個幫助者的角色,也是蒼井優。
"害蟲"片段
而主角卻選擇再度傷害對她釋出善意的朋友--奪走其暗戀的對象。
即使如此,當主角被母親的男友施暴之時,好友蒼井優並沒有迴避,挺身解救了她。對著主角的母親大喊:"你為何讓她變得這麼可憐?"
安靜無聲的電影,偶出現兩次樂團"NUMBER GIRL"的單曲,急切的鼓擊聲響。

"一切惡行都是人類存在的本質,善不過只是非惡的狀態,或許那才是世界上最不真實的東西。"

她最後偷了汽油,分別裝進玻璃瓶中,點燃後,一個一個從外丟入家中,從滿足到驚恐,轉而搭上一個又一個陌生人的便車逃離,最後拋棄了一切轉往更險惡的戰場。

青少年的特質: 說不出口的抑鬱,孤獨且苦悶,從眾,當一個人開始欺負另外的人時,則不得不跟著做,擔心著自己是下一個被欺負的對象。


近兩、三年來,日本校園「凌虐」事件頻傳,許多學童由於在 學校長期間遭受同學的「凌虐」,不堪其苦而自殺。起因於「凌虐」的學童自殺事件,單單在一九八四(昭和五十九)年間就有七件,一九八五(昭和六○)年更增 加到九件,其他因「凌虐」引發的傷害、恐嚇或是報復事件亦大幅增加,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教育危機。
  除了「量」的增加之外,現代日本學童間的 「凌虐」行為在「質」方面的變化亦日趨複雜。有長期化、陰晦化、群體化、巧妙化和遊戲化等傾向,已不是單純的欺負或吵架。而其續發性的副作用,常導致「拒 絕上學」、「不良行為」、「家庭內暴力」、「精神疾病」、「自殺」等問題。繼「校園暴力」之後,「凌虐」已成為日本最新形態的學童病態行為。
  


在日引起連鎖反應的「同儕相欺自殺預告信」   
 
                                  唐津世
--------------------------------------------------------------------------------------------------------------------------

   學生間的同儕(同輩、同學)欺負導致自殺案件,這種事情在日劇中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包括最近在台灣又重播的「女王的教室」也對這類的校內同儕欺負事件 多有著墨,日本從今年夏天又開始一陣學生同儕相欺侮導致自殺的情況,甚至在11月6日有一名學生寄給了日本文部科學省(相當於台灣的教育部)一封由於被同 儕欺負到忍無可忍,揚言在11月10日前未解決就會在11月11日自殺的預告信。

  最近日本的教育問題層出不窮,先是教育基本法修改問 題目前正在國會審議,然後是高中必修學分不足問題,再加上越演越烈的「同儕欺負」問題,可以說是讓日本教育當局傷透腦筋。事實上這波「同儕欺負」演變成自 殺問題頻傳是從今年夏天8月17日愛緩縣今治市1名國一男生上吊自殺開始,他的遺書中指出,被說貧窮和叫小偷長達3年,因而厭世選擇自殺,然後是10月 11日福岡縣筑前町的國二男生和10月23日岐阜縣瑞浪市的中二女生相繼因同儕相欺而自殺,再來就是11月6日寄到文部省的自殺預告信。

   這名學生在信中控訴在學校遭同學欺負,向導師求助,導師向其表示:是你自己不好吧?向家長求助,家長請他再忍耐一下,而家長向導師、校長和教育委員會反 應有欺負的情形也未能得到改善,所以直接寄信向文部省陳情,並附上給欺負自已的同學和其家長、導師、教育委員會、校長和自己雙親的6封遺書,表示他的自殺 是跟欺負有因果關係的,而遺書之所以不直接給導師、校長或教育委員會,就是怕因果關係被學校給掩蓋,同時要求欺負自己的同學在他自殺後能對欺負他的事感到 悔意並負起責任,在他死後的隔天也一起到學校結束自己的生命,並要求這些人的家長們能幫助小孩勇敢地負起欺負人致死的責任,在旁邊看著他們自殺。

   日本新上任的伊吹文明文部相11月7日決定公開信件內容,讓社會瞭解情況,並敦促各教育單位積極進行挽救的措施,以部長先挺身而出的方式,讓各地方教育 委員會和各學校校長能勇於站出來解決事情。而事實上,1999~2005年的7年間,文部科學省所公佈的因同儕欺負而自殺的人數為0的數據,也被日本律師 連合會、市民團體所收集的資料給推翻,並指出這7年間至少發生16件的因同儕欺負而自殺的案件。對此文部省兒童學生課表示,自殺原因是由教育委員負起責任 交由學校判斷的,今後將會修正調查方法,也可以看出自殺預告信中指出的學校和教委掩蓋是非的情形確實存在。

  雖然11月11日在各學校 積極的看護下,未發生學生自殺的情況,但在公布自殺預告信後到過了自殺預告時間,文部省方面到11月14日為止已收到16封信和2封email的自殺預告 信,其中只有5封可以確定寄出人的身分,其他的則未能判斷出,甚至有的信指出,若是11月11日的自殺預告成真,自己也會為了報復那些欺負自己的人而跟著 自殺。事實上,在這段期間,大阪、奈良和埼玉也分別傳出國中生因同儕欺負而自殺的案件,雖看不出來與寄至文部省的預告信有關連,但顯見已在學生間產生了一 些效應。

  日本社會評論家赤塚行雄就表示,戰前在伊豆大島.三原山也發生過相繼自殺的社會情況,甚至在1986年人氣偶像岡田有希子自 殺後,也引起社會上一陣跟隨其自殺的風潮,並讓1986年19歲以下自殺者達到前一年的1.4倍且與她用同一方法自殺的也相當多。過去,因愛知縣西尾市大 河內清輝同學被同儕欺負而導致自殺案件也使得1994年未成年自殺者多於前一年,達到508人,可見這種自殺的連鎖效應是一直存在的。

   況且,除了學生因受同儕欺負自殺外,日本最近也頻傳校長因受不了種種壓力而自殺,評論家江川紹子就表示,這對老師來說,不是個好職場的學校,對於學生來 說,也不是個能好好學習的地方。除此之外,據『朝日新聞』的調查有6成以上的學生表示校內有欺負事件,而『每日新聞』的調查認為欺負同學是不好的不到一 半,京都大學的調查也發現,有7成的學生坦承自己曾欺負過同學,也顯示校內欺負事件的嚴重和學生缺乏欺負人的罪惡感的事實。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想起去年劉國昌導演的《圍城》,描寫香港天水圍地區天天發生暴力事件,好像另一個世界,但其實就在眼前,天堂跟地獄中間,似乎有條線,又隨時都不經意的穿越。《長江七號》也是,小朋友版的同儕欺辱。突然覺得日本人跟香港人很會刻畫人性啊!

An Islander 提到...

欸阿,但不知道為何感覺日本人下手又更狠。哈

匿名 提到...

狠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