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武術再一節

隨著"葉問二"即將再度強勢上檔
在此之前,la phobique曾在apparently ,a new form of action movies
以及武打 之續語兩文中曾經討論過幾部武術電影相關。

la phobique 在這裡也推薦幾部相關的格鬥漫畫
(跟電影完全無關的重點,而且最近最期待的片是"重力小丑")
話說,熱血打鬥漫畫一直都是少年漫畫的主力(Jump告訴我們的)
然而"格鬥"二字倒是挺深奧的,加上漫畫中永遠擺脫不了"七龍珠"定律
也就是所謂的主角一直被壓著打,然後某個關頭突然一擊必殺超強對手。
所以"死神"裡面,每次都弱到不行的主角黑崎一護都能再再打贏
這樣的規則,也讓少年漫畫漸漸把重點一直放在開發新的必殺技上,這個必殺技還永遠都讓人想不到,主角究竟何時練成此絕技的。
出奇致勝永遠都是主角的絕招。

然而呢,也有幾部漫畫是不同於上述的路數的。(當然他們還是好看啦)
小時候看"少年快報"的時候,其中的"破壞王"是另外一個路數
就是弱者轉強,而且主角弱得可憐。
另外一種就是如"功夫旋風兒"那路,主角本身就比其他人強

曾經有種說法是,舉凡各種武術,幾乎都是中國流傳出去的。(這點la phobique相當持疑)
不然,為何西方沒有像中國這麼複雜的打擊技武術。
當然,除了拳擊外,拳擊幾乎是個最易入門的格鬥技,拳路只有幾種,而且規則很多,上場之後,較量的就是你天生或是後練的體格。不管柔術,摔角,拳擊等,在西方的格鬥世界中,體格幾乎幾乎決定一切。

然而東方武術則不同,需要花很多時間鍛鍊基本功,且各個都是殺人技。
針對東方人體型較小的弱點,東方格鬥技基本上就有許多"出乎意料"的奇招

例如,日本盛行卻難在體育比賽項目發光的空手道,光是練基本的"型"就要練上好幾年,流派相當多且複雜。且空手道的貫指(針對人體要害)、肘擊等,在比賽中皆是不允許的。基本上,空手道就是把自己練成鐵塊,專磨筋骨,所以一個真正的空手道家的手刀即可致命。

中國武術更甚,流幻與大自然中許多不同的拳路與型。虎拳、鶴拳、五行等
讓對手難以捉摸以達致勝的,如:醉拳。
多半都是雙手延伸防禦,四兩撥千金,再一例如詠春。
結合兩者的就是李小龍的截拳道,永遠在對方的拳到達自己之前,以前臂擋開,慣用腳往前踏出一步,將身體重心放在身體後方,在防禦時同時出腳等等。
借力使力的太極
還有一堆陰招(刺眼,撩陰等等),點穴等等
似乎也只有中國武術有"氣"的概念,據說中國人是唯一有在練氣功的(這點未經查證)

究竟為何中國武術會這麼強,流傳千年。la phobique認為在其中作用的最大因素就是儒學的觀念。說真的,西方在這種個人主義的運作之下,"強"即是一切。然而儒學不是,儒學中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在教導人如何順從階級制度,所謂的"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思想,la phobique雖不認為好,然而它卻是穩固中國武術最大的思想之一。它教導弟子的並不是要當個領袖,當個強者,而是去順從制度,要守本分,因此,才能建立流派,也因此,才能流傳至今。當然,武德教育也是其中一點,太過強調"個人英雄"的話,人人都要創自己的流派,誰要傳承你家的。所以,強者永遠一天到晚都被逐出師門,奧義都要傳給最聽話的弟子。當然,以上都是la phobique自己的推斷。

另外,被稱為目前最強的立技格鬥技---也就是泰拳。
據稱泰拳是明朝時候,中國商船到泰國留下的,所以約莫四百年歷史。(這點我十分懷疑,到底為何都是大一統中國論,泰國也有五千年歷史阿...)基本上,la phobique的立場是,人看到樹葉落下就會想去抓,每個國家,地方都發展出打擊技的話,說實在一點都不奇怪,只是中國的制度流傳比較久。不過泰拳之所以是最強的實在不無道理。除了拳腳外,還有變化萬千的膝擊,肘擊,少虛招加上非常有效率的攻擊路數,加上是唯一代表拳種,許多人修煉的結果(據說以前的泰國國王也有練,還因此贏了戰爭),加速了拳招的進化。另外再加入了宗教信仰和社會因素,是一個兼具柔軟度、攻擊重力,彈跳能力的格鬥技。對於泰拳來說,修習者就是戰士,身為一個戰士,要有無上的精神力與肉體耐力,前者應凌駕於後者(比較抽象的解釋可以用德勒茲的body without organs?)
由於泰拳高效率的殺人技性質(膝蓋跟手肘都是人類骨頭最堅硬、銳利的部份阿),泰拳雖然不是一個普遍國際運動競賽項目,然而在曼谷看場泰拳可是要入門票兩千台幣的,在西方格鬥聯盟比賽中,也有為數很高的選手修習泰拳(畢竟是最有效率的攻擊法阿)。

講了半天,重點就是說,有兩部漫畫在此要推薦給各位朋友。
就是"捍衛聖域"與"空手小霸王"這兩套呀(抱歉阿,第一神拳跟鬥雞都沒入選)
這兩部漫畫基本上很腳踏實地。主角一直都不是強得最起眼的那個

"捍衛聖域"基本的重點是街頭格鬥,主角遭受霸凌,學了入門拳擊,在街頭上遭逢各種對手(摔角、綜合格鬥技、空手道、劍道),在這過程中進化,也時常輸跟被打得不省人事。但是,卻無比真實,好比說,大家對打架都有個錯誤概念,就是一對多的時候,擒王就可以瓦解了。事實上是錯誤的,在這個時候,要冷靜的觀察,在對方眾多的人數中,判斷哪幾個最弱,先從弱的下手,先秒殺他們,再專心對付厲害的王。平常有事沒事就鍛鍊自己的拳頭。



"空手小霸王"就是那種還滿熱血青春的校園漫畫,然而不同的是,主角修習的冷門空手道流派,有許多奇招。每個人物都獨有個性和戰鬥的方式。(但看來又會走上第一神拳的路...可能會有八十幾集吧。)後面主角也開始修習泰拳。






到底為何,在日本的當代格鬥漫畫中,都碰不上中國武術的對手。(這也證明了中國武術某方面說來只是神話,就跟忍者差不多。)不過之前看到有個新聞說,中國前陣子有舉辦武術大會,受矚目的泰拳選手也有參加。不知道後來結果如何...殺人技的對決。

電影製片人的熱情與執著──《我孩子們的爸爸》


導演:Mia Hansen-Love
演員:Louis-Do de Lencquesaing
出品:德、法 / 2009
發行:海鵬影業

文:王咏琳 (轉載自放映週報


當影視工業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佔領了全面性的地位之時,人們開始去追尋的不只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所言的那些已失去的時間、被忽略的時間、意欲尋回的時間, 某種生命經驗等,而是更之外的事物。如09年底韓國導演李在容拍攝的《女演員們》(Actresses, 2009),集合各世代女星、以聖誕節拍攝時尚雜誌的活動為主題,讓每個女演員在片中飾演自己。整部電影圍繞在聖誕夜的拍攝現場,用女演員的真實人生去說 故事。她們可能有嚴重的潔癖;她們在微笑的假面下,一邊做著鬼臉一邊抱怨;她們有的才剛入行,稍顯天真;有的因離婚遭社會歧視而開始酗酒。在敘事的鋪陳 上,也展現了她們在選裝、排場、輩份關係上的競爭,直到發生衝突、和解,最後產生了女性間的共感相惜。另外,改編自馬克華柏格個人經驗的美國影集《大明星 小跟班》(Entourage),以一個年輕巨星文斯蔡斯(Adrian Grenier飾演)為主軸去表現好萊塢的明星制度,以及整個環境的高壓,例如負面的、許多難以用常識判斷的處事方式。劇情主要描述他們如何走高走低,打 擊對手,在其中獲取成功,而後來變成製片的E(KevinConnolly飾演)如何籌取資金,維護劇本,和他無法忍受的瘋狂導演一起合作,完成作品。不 論成敗,一件作品都會帶來一個結果,除了導演和演員外,承受後果最多的便是製片。

電影《女演員們》的開頭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有男人,女人,還有女演員。」。

於是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電影產業,除了導演、演員、攝影,還有一個時常出現在片頭,卻十分被容易忽略的職業,這種人叫做製片(或稱製作人)。他們管理整個 電影的大小事,從找廠商籌措資金(也就是說服業主出資)、尋找或購買電影劇本、管理人事的任用調度及預算的控制、到拍攝時間進度控管等。此外,作為最主要 的溝通橋樑,他們必須要協調導演與演員或是其他工作人員間的事務,還要找到發行商。若當片子無法如期完成,或是超支之時,他們可能得背負高額債務。

《我孩子們的爸爸》便是依據這樣一個背景去發展的故事。導演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øve),也以此片向已故的法國知名製片家安貝巴勒桑(Humbert Balsan)致敬,拍出了製片人對於電影的熱情與執著。主角貴格瓦是一個深具魅力、性格穩重的製片。同時,他也是個有著三個女兒的父親。除了接不停的電 話,他幾乎不將事業上的煩惱帶進家庭,週末固定在巴黎的郊區與家人團聚。他博學、重視教育,可以像念劇本般將歷史故事流暢地說給孩子聽。他的事業永遠都在 構築一部部的電影,然而這成為他債台高築的原因。即使如此,他仍然抱持著樂觀的態度,想著「這部電影是個好電影」、「這個導演是難得一見的天才」、「過了 今天,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於是,他包辦從攝影品質控管到沖印、跨國業務、閱讀劇本等大小事,還要一邊應付法院來的查封訊息、資金週轉不靈被銀行一間間 拒絕的窘境、還有付不出薪水,員工罷工的狀況。他手中的煙從未熄滅,他永遠都在協調,說服贊助商相信天才與藝術。他必須盡力滿足家庭、片廠、夥伴的需求。 然而,在看似美好的家庭表象之下,妻女其實無法擁有完整的丈夫與父親,而貴格瓦也深知,這是個必須忍受孤獨的職業,身邊的人可以因為壓力崩潰、離開、自 殺,而他只能壓抑。

當他感受到其事業已無以再續的絕望之時,他的妻子希薇亞鼓勵他說:「你走過許多不可思議的道路。因為你,讓許多許多的作品得以存在。有多少靠你成名,對你 感激不已的導演。」然而,殘酷的現實將生活中的希望之門一扇扇關閉,未完成的電影被沒收,債務龐大到難以週轉。於是,他也選擇去那個人人最終都要去的地 方。一個製片的價值似乎在他死後才被了解。

米雅韓桑露芙在這部電影中同時建構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城市與鄉村。導演一直在交錯城市與郊區的場景,每次場景的轉換,就好像引領這個故事開啟新的章 節。當主角出現在鄉村時,他總是帶著家人在身邊,他們可能去游泳或散步。這些景色是美滿家庭的象徵,可是當場景出現在城市中時,他就是那個為了資金和人員 調度忙到沒時間看電影的製片。這兩種場景不斷交互出現,家人永遠是在城市的框架之外,似乎跟巴黎這個城市沒有一點關係。貴格瓦在城市中死亡,他的家人卻回 到郊區的別墅懷念他。然而,直到貴格瓦走後,他的家人才開始進入城市景象中,好像一腳踏入了現實世界,似乎暗示著他的離去讓女人們走出了「家」,讓圓滿的 家庭留在城市之外。而後,妻子希薇亞努力實現丈夫生前的夢想,留住舊片的所有權、繼續新片的拍攝,認為放棄只是讓他的死亡失去意義。為了這點,她四處奔 波,同時肩負起丈夫生前的事業與家中責任。另一方面,正值青春期、最為敏感的大女兒戴著父親送的耳環,在城市中穿梭找尋父親的留下的足跡、閱讀過往的書信 以了解父親是個怎麼樣的男人,而不只是那個拋棄她們、選擇孤獨死去的父親。

雖然片中主角對於夢想的熱情無法挽救現實上的困境,可是那些熱度展現了每個人身上偉大、堅毅的那一面。當我們觀看投影在螢幕上的影像之時,我們雖看不見整 個工作團隊的疲勞、壓力與所謂真實的血汗,然而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感受到每一卷電影膠卷對電影人來說也許是他們生命中的賭注與必達的任務。製片為了這 個任務而活,甚至很多時候他們的存在比導演更為重要。他們有能力為別人開始一扇光明的門,通達實現願望的道路,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必須承受更為艱難 的考驗。這部電影溫馨美好亦不失幽默,我們看見一個忙碌不堪的製片父親是如何珍惜家人,風趣地看待困難,而他的家人亦對他懷著無限的包容。他離去後,留下 了四個女人,她們在眼淚之外的堅強與勇氣,使她們試圖維護死去的丈夫/父親的執著,並相互依靠,將道路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