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9日 星期三

踏進了便難以脫身的幽暗泥沼──《告白》



導演:中島哲也
演員:松隆子、岡田將生、木村佳乃
出品:日本 / 2010
發行:傳影互動

文 / 王咏琳 (原文刊載於放映週報)

屢在日本文壇告捷的湊佳苗之原著小說《告白》,藉由中島哲也這個全方位的導演來執導也許是再適合不過的人選。從04年推出改編自漫畫小說,並於隔年台北電 影節廣受好評的電影《下妻物語》, 06年改編山田宗樹著作的《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到08年改編舞台劇劇本而成的《幸福的魔法繪本》, 皆讓中島哲也之名在台灣觀影群眾的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回過頭來說,這個拍商業廣告出身的導演,不僅見長於在影像中使用強烈且令人過目難忘的視覺語言,挪用大量青少年次文化的符號;此外,其特殊的實驗性影像 風格和獨特的敘事手法也成為了他最具特色的標誌。像是從《下妻物語》開始,他便讓暴走族女老大的傳奇故事以動畫來呈現,土屋安娜和深田恭子在電影中也成為 如其原著漫畫一般詼諧的人物,而中島在《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中則運用各種華麗歌舞場面與特效來傳達松子的喜怒哀樂。到了《幸福的魔法繪本》,其更是以 大量的動畫場面來構築「Paco」這個可憐小女孩的異想世界,總讓人淚中帶笑。更難得的是,除了動畫外,他最擅長、最招人莞爾的這些特點,都沒有在新片 《告白》中被忽略。

然而,《告白》這樣一個沈重的故事,透過中島哲也的轉譯將如何成形?

影片初始,隨著日本搖滾樂團Boris 低沈陰鬱的樂曲〈My machine〉,37個13歲的孩子們在教室中喧嘩、走動、尖叫、按著手機的鍵盤,而教師森口(松隆子飾)便這麼幽幽地在其中穿梭,不急不徐地做出自己 的告白。「我不信任學生,因為你們都會說謊。」 女教師森口語畢,即有學生假借去保健室之名離開了教室。接下來,她以不帶一絲感情的語調講述著自己成為教師的路程、決定離職的原因、到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摯 愛的女兒、和失去她的苦痛,再談及生命的重量,而後森口道出殺女兇手便是自己班上的學生,且以少年A、B作為代稱,以及自己如何發現事實的真相;同時,也 藉由敘述所有細節,讓其他學生明瞭誰是兇手。她雖不打算依賴沒有懲治效力的少年法,反將有HIV病毒的血液打入行凶學生的牛奶中作為懲罰的第一步。隨著突 然噪響的雷聲,大雨自灰藍色的天空落下, 就在這一片譁然與慌亂間,她輕輕地理了理講台上的東西,對著各懷心思的學生們宣告學期的結束。

經過這次的「告別」,通往地獄的道路才慢慢浮現。

於是,身為殺人兇手的A和B,也成為電影中兩個關鍵的對照。
聰明自負的少年A架設網站分享自己的科學製品,卻苦於不受注意,因而開始在網路上分享自己傳虐殺動物的資料來吸引目光,而後當他千方百計參加科展獲獎後, 卻又因一樁少年殺人案奪去自己上報紙版面的機會,所以興起了以犯罪作為自己出名的管道,藉此讓生母注意到自己的想法。另外一方面,少年B雖平凡且成績普 普,卻有個不管自己做了什麼,都表現得極度溺愛且對自己稱讚不已的怪獸母親,之後卻因少年A的輕視與不屑,讓學生B選擇爭一口氣對老師的愛女痛下殺手。 又,這兩個人在森口教師的告白後,少年A依舊選擇回學校上課,但同學們間自以為是的正義也讓他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屢次與「成名」的機會失之交臂的結果是: 少年A不停地思考如何去製造下一個更大的殘暴的殺人夢,最後他的計畫既未成功,自己陳腐幼稚的自尊心也被徹底擊潰。同時,少年B從牛奶事件後則精神崩潰, 將自己封閉在家中 ,加上偏執與來自母親寵溺等無盡壓力,讓其開始對現實的事物錯亂,終致徹底失常。 一個意圖殺人卻無法成功和一個並不打算殺人卻成為致死兇手的兩個男孩,最終,他們都成為了殺害母親的最惡少年。

另外一個與報復者森口老師互為參照的對象,則是後來接替教職的年輕男老師維特(岡田將生飾演),不同於界線分明的森口教師,維特抱持著GTO式的熱血,不 但跟學生以綽號互稱,對凡事樂觀過頭、衝動的個性,也讓他在無意間為復仇計畫埋下重要的火種。並且在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中性的角色──班長北原, 她最能用同理心去看待每個人的愛恨,也是整個人物和劇情匯聚的中心點。從復仇計畫開始時,她既惦記著離開的森口教師,也陪著熱血教師維特去每週不間斷地探 訪少年B,促使B加速發狂,再因與少年A陷入熱戀後,慘遭殺害。最關鍵之處,則是本片也正是靠著她透露了少年A的戀母情結,成就了森口老師的終極復仇。

在電影《告白》中,鏡頭的移轉似乎不曾停歇,也不聚焦在特定人物身上,偶出現在某些衝擊性的關鍵時刻的面部特寫盡頭,似乎就象徵著復仇的「殺人預告」。在 故事的行進中,整部電影似乎緊緊扣著「報復」和「背棄」這兩個曖昧的母題,中島並不預設立場去判斷孰是孰非,而是有意去除原著中較為帶有西方宗教意味的段 落標題,讓故事一段段地連結著所有人物的自白以及對於他人的報復,反覆地讓被害者成為加害者又成為被害者,就這麼繞了一圈再回到原點。然而,這個名為 「恨」的恐怖沼澤,卻是一旦陷入便難以脫身的黑洞,無論是對兇手的恨、對法律的恨、對同儕的恨、被輕視的恨、被生母忽略的恨、不甘平凡的恨,被背叛的恨, 對「失去重要的東西」這件事的恨,各種怨意皆成為每個人行使復仇之實的理由,所有這般,導演在敘事上不帶任何說教性質地一切交付觀眾判斷。


除了敘事和剪接上的精準外,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島哲也在選用配樂時不受限的眼界。從《下妻物語》中尾崎豐和洛可可時期的古典樂、或流行龐克樂的使用,到為 《松子》一影中找來Kaela到日本嘻哈流行歌手AI 等為電影量身訂做的各式原創歌曲。尤其這次在《告白》裡,他更大膽地用了Radiohead、Boris、The XX 以及各種從古典到流行的配樂,甚至還有當紅偶像團體AKB48的歌曲作為青少年文化的代表,不只以此完美融合整個影像和敘事的節奏,且也讓整個電影更臻流 暢與和諧,也作為影像以及劇本外的亮點之一。

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電影觀點】一種可能,愛爾蘭YA片


文/王咏琳 (轉載自放映週報)

過去,筆者曾經在YA,YJ與YT片 以跨國觀點來淺談YA片(young adlut films)的特質。在本篇文章中,藉著閱讀《心靈邊緣》(On the Edge,2001) 、《妄亂青春》(Disco Dog,2001)、《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2005),來觀看愛爾蘭青年片的特殊性。


首先,我們很難去追溯YA片自成類型是從何時開始,其究竟藉著影像表現了年輕人的哪些特點(adulthood)?再者,青年(young adult)我們該從哪條路徑去區分,生理年齡,法定年齡,或是心理發展過程,抑或社會狀態?然而是否電影中只要敘述一個關於年輕人的歡樂與哀愁的故事,或是主要演員是個在所謂 young adult 的年齡範圍內的,我們都可稱其YA片?假設,在刻板影像中,搖滾樂是「年輕人限定」,那是否所有的搖滾樂電影都是YA片?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它可能是「音樂電影」、「搖滾電影」甚至所謂的「公路電影」。

電影難以被完全類型化的原因是,其是由許多許多的元素交織於一起,一部電影可能包含了多種不同的類型元素, 它可以是科幻愛情,它可以是科幻史詩。 既然電影學者 David Bordwell 早就談過「類型電影」指的是在風格、主題、結構,甚至角色型態上,表現出類似特徵的電影。它同時也是創作者與觀眾間,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關係。在這個命題下,大量運用年輕演員、主角的年齡設定在某個數字範圍內的(例如18~25歲),或是以青年生活(adulthood)中的際遇貫穿整個影片作為明顯的特徵,最重要的是,YA片最獨特的敘事走向,幾乎難以逃脫一個「追求夢想,找尋自我」的這個主軸。透過這種內在層次外的公式,我們會直覺地在觀看中以自己的理解將它放在YA片的脈絡下。

至於《心靈邊緣》、《妄亂青春》、《冥王星早餐》 三片,不能完全很簡單地被放在同一個分類下談,不過,在此三片中,若將他們放在YA片的意義下面來思考,我們的確看見愛爾蘭電影展現了當地青少年在社會面上,與在表現的題材上有不同於其他國家的特別之處,他們的題材是多樣的,甚至是深刻地探討了更多國家脈絡與各種議題,與其當代年輕人息息相關的那些。

說真的,我們幾乎很少關注愛爾蘭電影,我們可能不知道其一年的出品產量,亦無法完整說出某個數量以上的愛爾蘭影片,也許《天堂的孩子》 (Angela's Ashes ,1999)我們都看過,2008年的「台北電影節」亦注意到這點,而有了以都柏林相關的城市電影作為當年其中一個影展主題。然而,這個被英國干預了近八個世紀的國家,歷經大小內戰,統獨問題,卻依然是個明亮,具有活力文化象徵。而我們又透過愛爾蘭出品的YA片中,看見什麼?


首先,由Cillian Murphy主演的《心靈邊緣》,講述一個心靈無依的年輕人Jonathany Breech 在父親的葬禮後,瘋狂嗑藥,偷來一部車帶著父親的骨灰罈開下懸崖,欲踏上生命的盡頭。而這個舉動並沒有結束他的生命,從病床上醒來後,他選擇了去精神療養院,以避免因偷竊而坐牢的刑責。而後,在精神療養院中,他遇見了與他相似的幾個年輕人。他們被規定只能穿著睡衣,待在空無一物的狹小房間或是大眾娛樂廳或是在花園間遊蕩。空洞的房間如同符徵,而符旨是他們虛無的靈魂。在這個敘事中,必有個幫助者的角色。輔導他們的Dr.Figure(Stephen Rea飾演,給他們的唯一的任務是,「過年前不要自殺」(not to kill themselves before New Year's Eve.))。幾個年輕人迅速建立連結,結伴外出,發展出友誼也建立了各樣的關係。然而在他們不穩定的心靈中,衝突和矛盾以及愛戀亦開始作用,漸漸地,Jonathany開始了解了其他人之所以在此的原因,也了解自己其實不想死去,感受到生命的重量,發現人生自有其任務——活下去 。

作為對比的另一個愛爾蘭作品是同年出品的《妄亂青春》,由Enda Walsh的劇作改編, 其中討論了人的錯誤意識與青少年對愛情的偏執,從小一起長大的男女主角,如雙胞胎似地形影不離, 甚至有著奇特的默契,發展出只存在於兩人間的獨特溝通語彙,像是天生早就註定的結合。隨著時間過去,男孩逐漸將女孩視為自己不可分離的一部份,是整個世界的唯一焦點。而這種情感最後延伸出的是,強烈的佔有慾與控制慾望,接著引發了其暴力傾向。另外一方面,女孩則試圖擺脫這種命定的結合,找尋新的開始,新的朋友,新的可能。 在此片中,Murphy飾演瘋狂愛著青梅竹馬女孩的神經質青年Darren,喪失自我的結局最終導致了生命毀滅。


此外,《冥王星早餐》這個由小說改編的電影,則以黑色喜劇的方式敘述一個愛爾蘭卡文郡出身的小鎮男孩Patrick "Kitten" Braden,前往倫敦找尋當初拋棄他的母親的故事。如同所謂的「單一神話」(monomyth),小男孩(在此片中,更可以說是小女孩)展開了他人生的探險,在過程中遭逢挫折,克服萬難。從啓程、啓蒙到回歸。因性別認同上的差異使她不被家人諒解,加上戀愛受挫卻依然保有溫暖性格的她,對追尋生母的渴望召喚他踏上旅程。到了陌生的城市倫敦,也難得一頓溫飽,甚至差點被謀殺,在最困難之時,出現了一個稱她為公主「princess」年長魔術師,帶領她,幫助她。後來她在某場事故中,更被認為是愛爾蘭的恐怖分子,被刑求中的她,將自己的心靈放逐到太空,化身為祕密組織的特務,為了維護和平拿著香水攻進恐怖分子總部, 且在想像中與死去的好友重逢。然而,她似真似幻的供詞,與與生俱來的魔性魅力反倒征服了警察轉而照顧她,讓Kitten意外在牢房中適應良好卻不得不回到外面。接著,她真的像隻流浪小貓在街頭無所歸依,追逐著一個一個像自己母親的女人的影子,又在一個供特殊性癖好客人的觀看櫥窗內落了腳。本以為無人疼愛無所依靠的自己,卻在生父(神父)的透露下,發現母親已經再婚且有兩個小孩。這次,她化身為高雅的電信調查員,並找到自己異父亦同名的弟弟和妹妹與母親,活在一個幸福社區。最後,她因為好友的困境回到家鄉,回到父親的家,曾經她選擇離去的到頭來是她最終的歸屬。這個電影表現了文本上更多複雜的面向,如佛洛伊德「負向伊底帕斯情結」在這其中有相當多可以討論以及推翻之處,與當時愛爾蘭共和軍引起的內戰而動蕩不安的社會,抑或性別認同的問題。但在這所有之中,Kitten反好似超脫一切,將自己的生命分成36個章節,書寫自己的童話,儘管其不一定事事美好。

Once,集合了愛爾蘭電影使用音樂性質之大成

《心靈邊緣》、《妄亂青春》這兩部片都大量採用了如Smashing Pumpkins、Supergrass、Divid Gray、Chemical brothers、Primal Scream、Deah In Vegas等搖滾甚至電子音樂樂團的音樂元素。《冥王星早餐》則是使用了50到70年代的民謠音樂。

另一電影,也許不能放在這個類別下來談,卻是近年讓人印象深刻的愛爾蘭電影,也就是《曾經,愛是唯一》(once)。同樣地由《心靈邊緣》的導演John Carney執導,在電影中展露相當突出的音樂性質。其以紀錄觀點的手持鏡頭,看盡了男女主角的相遇到相知,為生活忙碌的同時亦珍惜自己的夢想。他們總以細碎的曲調與創作曲目唱出藏於內心的真實感受與生活故事,也以一首首的歌曲為電影開啓接續的章節,電影中的歌曲帶領敘事的起承轉合與角色們心境的變化。藉著”If You Want Me”,女主角透露出不輕易能為外人道的真實心情,也是對愛情的渴望。而透過"Lies"這首歌曲的出現,主角了解自己依然放棄不了對前任情人的留戀而決心前往倫敦,而在出發前,決心要將他們合作的歌曲錄製成專輯。首先,他們必須找到合適的錄音室,找到願意貸款的銀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見了愛爾蘭人是多麼重視文化且熱愛音樂的,不管是樂器行老闆願意將鋼琴借給女主角,讓她在空閒之時自由彈奏 ;又或是願意降低租借價格的錄音室老闆,更或者是處理小額貸款的銀行專員彈起吉他來,毫不猶豫地蓋下貸款同意章鼓勵他們向前行,甚至是家人的溫暖稱讚。在本片中,我們在街邊,在小酒館中,看見各式各樣的音樂風景、熱情與理想。片中主角間這種一直沒有明言的淡妙情愫,只在一首首的樂曲中交會,雖短暫卻也不落俗套。另外一方面,本片導演John Carney本身自己就是音樂家與劇本作家,其樂團The Frames的音樂也曾出現在自己執導的《心靈邊緣》這部片中,而在《曾經,愛是唯一》(此為其執導的第二部片)後,他找來了前團員合作此片的原聲帶,甚至在此之後,John Carney與片中的女主角Markéta Irglová更進一步合作一張全新的個人專輯「The Swell Season」。

在初探愛爾蘭電影之時,我們會驚訝於這些導演,在選擇題材與音樂上的廣泛。甚至是在表現所謂的「青年電影」上,也並不是一貫地只去再現其在心靈上的虛無與不成熟的愛情與玩世不恭等等。而是將他們放在各式各樣的脈絡中,去看在各個轉折中,他們的選擇。在這些電影中,我們看見的「青年」,他們不是一個死板的典型。其實,將電影「類型化」之一直都是個僵硬的概念,尤其從90年代之後發展的台灣電影經驗更是這樣告訴我們。然而,在某個意義上,若我們將這些電影放在一個普同性的基準上去看,反而更看見了它們多面向且非常細緻的表現,與各式各樣題材是如何在其中被廣泛運用的特質。所謂「類型」只是一個簡易的結構,因為電影有其無法被限制的思想在運作,然而,在這些愛爾蘭電影中,若我們換個觀點來思考,會發現,其實「類型」這件事情並未將它們的光芒減弱,也未貶低它們的價值,而是看見無限的創意和想像。

2010年10月22日 星期五

荒謬卻真切的人生預言──《命中註定,遇見愛》

導演:Woody Allen
演員:Anthony Hopkins; Pauline Collins; Gemma Jones等
出品:美、西 / 2010
發行:CatchPlay

文 / 王咏琳

(轉載自放映週報)

近年來,伍迪艾倫電影的面貌不停的在改變。完成有著懸疑推理和探討機運意味的【倫敦三部曲】之後,他除了改換旁白,也不再親身參與自己作品的演出,之後他 移師西班牙,在真正可稱上全球最浪漫的城市中創作了《情遇巴塞隆納》,講述兩個對愛情各懷迥異態度的女性密友,從美國出發到了西班牙城市旅遊,卻因旅途中 的種種事件,使女孩們用行動表現出不同於她們口中所言的「對愛情的態度」。換句話說,當我們用難以及義的語言,訴出「我想追求的愛情是……」之時,反會發 現我們以為的自我,和對愛情的態度,卻是和我們的認知背道而馳。所以當觀者看著Christina(Scarlett Johanson飾)以無為的態度將戀愛當作探險,認定其極富冒險精神之時,卻在結尾發現她比她自己想像的保守且渴望安定。反觀另一純情女性角色 Vicky,那時常念念在心的諸多愛情教條,在親上戰場後隨即立刻瓦解。接著,導演又回過頭到了其最熟悉的城市紐約,拍攝了「紐約遇到愛」,描寫一對中年 轉「性」(個性兼性取向)的中年夫妻,以及一個非此怪老頭不嫁的美少女,整片如同一個「千萬不要誤會你是你,因為你不是你所想的自己」這般叨絮的警告寓 言。

又,近三部片一路走來,從一部描述女性私密心情的電影,到《紐約遇到愛》這種充滿中年焦慮的幻想情節,這次導演再次回到倫敦,攝下縱貫各年齡層的浮世繪 《命中註定,遇見愛》。而每個人都真的註定會遇見命定的愛嗎?或是如同電影中所言:「你會遇到的是,最終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那位…」(the dark stranger she will meet is the one everyone eventually meets...),不管其是死神抑或還未出現的真愛……

有趣的是,年屆75的Woody Allen 在這部自編自導的電影中,開始將愛情和絕望從天秤的兩端取下,然後放進同一個盒子中帶著走,而他最充滿特色且具有「玄奧」性質的主題──「機運」,在本片 中也藉由一個只在片頭出現過的冒牌預言師來作為象徵,便讓整個故事走向都跟著一個個亂扯的假預言走,而冒牌預言中的際遇接連成真,也似乎暗示著人在選擇相 信「假象」和「現實」的關頭上,做出的決定又是怎麼牽動你的未來,且他也讓片中一個看似最可悲,只能從偽預言師口中尋求安慰的老婦女,成為貫穿整片的最重 要的核心和決定者。

另外一方面 ,在本片中,愛情當然是最重要的母題,且不停地糾纏著每個人:包括了年屆70須靠威而鋼壯身,卻不服老地娶了年輕應召辣妹的老丈夫艾菲(安東尼霍普金斯飾 演);被拋棄的老媽媽(Gemma Jones飾演);結了婚想生小孩,卻自作多情愛上主管的莎莉(娜歐密懷茲飾演);事業不得志,卻與住對面的妙齡女子墜入愛河的作家老公羅伊(喬許布洛林 飾演);終拋棄有前途的外交官未婚夫和羅伊在一起的美麗音樂學博士候選人(Freida Pinto 飾演);再到一個和下屬搞曖昧卻又和女藝術家搞外遇的畫廊老闆(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飾演);以及花錢如流水,且甫新婚便與健身教練私通的應召辣妹夏曼 (Lucu Punch飾演);再加上老媽媽朝思暮想的「第二春」──一個不停召喚前妻靈魂的迷信男子強納森(Roger Ashton-Griffiths 飾演)。

這些人物的關係雖看來交錯複雜,卻也讓人看到片中的每個人都追著命運跑,而機運卻永遠和其腳步背道而馳。例如:艾菲娶了年輕老婆卻力不從心,還為此幾近破 產,這時卻發現老婆和健身教練黏在一起 ;身為家中經濟來源的妻子,後對上司萌生愛意,卻發現自己自作多情糗到極點,還創業無門;又或如羅伊那般順利離婚,並如願抱得美人歸,自以為鴻運當頭卻因 竊取好友著作來發表一事將被揭穿,只得惶惶過活。

此外有趣的是,伍迪艾倫作品的幾個公式依舊不停的在本片交替,如:兩女一男、老夫少妻、軟弱且優柔寡斷的男人、聰明美麗且熱愛藝術卻永遠不得圓滿的年輕女 性,或是放任自己變老的可悲婦女,這些角色的塑造似乎都指向導演自己的個人喜好和對兩性的偏頗態度,也似乎如同他在坎城影展受訪時,說明自己痛恨變老,且 反對死亡的個人觀念(這兩點也都體現在片中的幾個男性角色上,兩個要娶年輕辣妹,一個一直要感應亡妻靈魂)。當然,這部電影還是自成其鮮明風格,我們依然 看見導演把這些「人性裡的小惡」處理得尖酸卻又恰到好處,且讓你不得不承認其皆為事實,又將這些不管是對「愛情」或是「人生中的關鍵決定」這種左右搖擺的 片刻描寫得生動有趣,反正,快樂總持續不了太久,而降臨頭上的小懲罰也弄不死你,讓你只能不太舒服的繼續前進,一切正中人生的樣貌。最後再回過頭,你會發 現,他依然是那個讓你想連聲否認,卻不得不無奈地對著他點頭的諷刺大王,伍迪艾倫。





2010年7月26日 星期一

電影英文《冰刀雙人組》Blades of Glory


導演:Josh Gordon、Will Speck
出品:美國 / 2007
延伸閱讀:http://www.imdb.com/title/tt0445934/
文 / 王咏琳 (轉載自放映週報





Chazz: Hey, MacElroy, is that your routine? Or a performance of Cirque du so-lame? Besides, you’re too late, they already handed out the girl’s medals this morning.
Jimmy: Shut up, Michaels.That was textbook execution same scores I beat you with in Oslo.
Chazz: I was on Quaaludes. Don’t even remember Oslo. But i remember Boston, and the victory was as sweet as the cream pie for which the town was named. Step aside, home school. There’s a new sheriff in town.

---

Reporter Scott: How Heavy is that Gold Around your necks?
Fairchild Van Waldenberg: Scott, this may be solid gold but to us it’s lighter than air, because dreams never weight you down.
Stranz Van Waldenberg: No. Dreams are in your sleep.

---

Jimmy: I see you got fat.
Chazz: I see you still look like a 15-year-old girl but not hot. [Getting drunk.]
Jimmy: You crushed my dreams!
Chazz: Dreams? Shit! I haven’t had one of those in years.
Jimmy: Chazz, zip it or I will punch you in your crap lousy face.
Chazz: This ends tonight!
Jimmy: It’s daytime, you douche!
[Start fighting…]

---

Chazz: Two Men skating together? That’s riot. That’s a laugh Riot.
Coach: I don’t see what’s funny.
Jimmy: Look, Coach, I know I said I wanted to skate pairs, but two men?
Coach: But there’s nothing in the rule book that says you can’t.
Chazz: That’s not my style. Michael Michaels goes it alone. Okay? That means no coach, no partner. Especially not a dude. Especially not the precious and pampered Richie Rich.
Jimmy: Would you just shut up? You don’t know what you’re talking about.
Chazz: I know more than you think I know. Hell, I know more than you know you know! …… I am figure skating.

---

Coach: Do you want to make a story?
Chazz: [Thinking] No way. This guy could not hold my jock sweat.
Jimmy: I could hold it all day long, try me.

Chazz: Are you challenging me, princess?
Jimmy: I’m not inviting you to the skating Foundation’s Annual Christmas Party.
Chazz: Bring it on!
Jimmy: It is on!

---

Chazz: Bunk bed?
Jimmy: I don’t share rooms.
Chazz: I don’t share shit. The night is very dark time for me.
Jimmy: It’s dark for everyone, moron.
Chazz: Not for Alaskans or dudes with night vision goggles.
查茲:嘿!麥克艾爾洛伊,你的水準就這麼點?還是這是一場「太爛馬戲團」 的表演,再說,女子比賽的獎牌今早已經發過了,你還坐在這不會太晚了點?

吉米:少囉嗦,麥可爾斯!那些動作可是超標準,我 在奧斯陸就是這個比分贏你的。
查茲:我當時服了太多安眠酮,根本不記得什麼奧斯陸。但我記得在波士頓的那次,那場勝利可是有如波士 頓派般甜美,所以整個鎮都要以它來命 名。我看你靠邊閃吧,在家混的小孩,這個世道已經變了。

---

播報員史考 特:你們脖子上的金牌感受起來有多重?
溫德柏格(妹):史考特,儘管這是金子,但對我們來說,它比空氣還輕,因為夢想不會 壓住你。

溫德柏格(兄):〔搭腔〕對,夢想只在睡覺的時候出現。

---

吉米:你 現在還真肥!
查茲:你現在還是像個15歲小女孩,但還真是一點都不辣〔醉酒中〕。
吉米:你當初毀了我的夢 想!
查茲:夢想?拜託,我幾年都沒做夢了。

吉米:閉上你的嘴,不然我揍扁你的蠢臉。
查 茲:今晚一次做個了斷阿!
吉米:現在還是白天,你這白痴。
〔打起來…〕

---

查 茲:兩個男人一起溜冰?拜託那真的會笑破人家肚皮。
教練:哪裡好笑了?
吉米:聽著,教練我知道我說 過想要改溜雙人花式溜冰,但跟男人?
教練:沒有任何條文規定說不行阿

查茲:這不是我的風格,麥可邁 爾斯是一匹孤獨的狼。所以不要什麼夥伴,什麼教練,尤其更不要一個男的,更尤其不要一個被寵壞的有錢小鬼。

吉米:閉嘴好不 好,你什麼都不知道。

查茲:我知道的比你以為我知道得還多。媽的!我知道的比你知道你自己知道的還多!……我就是花式溜冰 的代名詞。

---

教練:你們想創造歷史嗎?
查茲:〔思考中〕想都別想,這傢伙連我 的吸汗兜檔褲都舉不起來。
吉米:我可以舉著它一整天,有本事讓我試試看阿?
查茲:你是在挑戰我嗎?小公主?
吉 米:我現在又不是在邀請你去溜冰協會的年度聖誕派對!
查茲:放馬過來阿!
吉米:早就過去了阿!

---

查 茲:上下舖?
吉米:我不喜歡跟別人合住。
查茲:我什麼都一個人。夜晚對我來說很黑。
吉 米:夜晚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黑,白痴。
查茲:阿拉斯加人就不會覺得黑,戴夜視鏡的人也不覺得!

電影的一初始,背景配樂就響起莎拉布萊曼的“Time to say goodbye”(才剛開始就要說再見?),如此跳針的片頭註定了此片必讓觀眾笑到臉部酸痛。故事從一個金髮溜冰小神童吉米麥克洛伊(瓊海德飾)能夠完美 無缺地在冰上做出高難度及優美的動作,故讓他成為了比賽的常勝軍與國民象徵。另外一方面,這個纖細的完美天才,總要有個能夠與之匹敵的對手,於是作為為對 比的就是像個搖滾樂手、滿身刺青、街頭幫派出身且充滿野性魅力的野獸溜冰掌門人,查茲麥可邁爾斯(威爾法洛飾)。不同於乖乖古典派的吉米,查茲可以在比賽 間跟觀眾調情,接下女性粉絲的小褲褲,引起全場女性暴動,終場還像個魔術師往天空噴出火焰。而這場交鋒的國際賽事中兩人並列冠軍,在頒獎典禮上,兩人卻為 了使對方多讓點空位(scoot over)而大打出手,雙雙被判終生禁賽,從此兩人唯一的奪金夢想就這麼被奪走。

多年後,被養父棄養 的吉米在當地的運動用品店當起店員,而查茲則在給小孩看的溜冰劇團裡面穿著玩偶裝每天喝得醉醺醺。然而,唯一沒有放棄的就是吉米的熱血 粉絲,他找到讓吉米參賽的漏洞──組成雙人溜冰組合(a pairs team)。而吉米當年的教練意外在電視上看見這查茲和吉米對衝打架的新聞畫面,竟然靠著慢格播放發掘出這兩人的男男雙人溜冰魂,而且,有一個傳說中的花 式動作「鐵蓮花」,只能依靠男男組合的爆發力才能做到。所以,這兩個當年一樣出色卻水火不容的查茲和吉米,就這樣為了重拾夢想選擇互相忍受彼此,每天在漁 夫冰庫從雙人溜冰的最基礎練習,每天鬥嘴,當然不脫老梗地互相幫助,面對反派角色的攻擊也能一一化解,最後成為真正的夥伴。

當然故事是 不是照著規則走不是重點,而是這整部片不管是賽事規則到花式溜冰動作,都完全都沒有照著規則走,讓人看得嘖嘖稱奇,其中,讓你理智完全失序的重 點就是此片的對白。

如前文所述,《冰刀雙人組》的兩位主角有著完全不同的個性:查茲,外表粗礦且具有野性魅力,但內心纖細感性還出版詩 集;吉米,娘娘腔的外表下卻有著堅定的 意志,還有那輸人不輸陣的吐槽精神。當這兩個不管是品味、背景和個性都完全相反的主角組成雙人溜冰組合後,不管是練習、訓練、甚至開始建立默契到最後成為 真正的夥伴的過程間,整片絕妙的對話極其迂迴又搞笑(幕後花絮中,編劇表示對白中有88.773%是由威爾法洛即興創造),且總是有意挪用了各種著事物入 詞來開玩笑。像是查茲在片中第一次碰上吉米,就拿「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改成“Cirque du so-lame”(太爛馬戲團)來嘲笑吉米的孔雀式高難度動作(法文的太陽soleil,與英文的太爛so-lame發音很像)。

而另外 一對作為反派的雙人組合是溫德柏格兄妹,他們的對白經常圍繞著怎麼設計別人,所以也時常出現牛頭不對馬嘴的笑點。在第二段摘錄對話中,在一個很明顯 以「夢想」(dream)為主題的訪問,卻得到溫德柏格先生以「夢」(dream)做為主題的離奇回答。同樣地,賽事播報員也是此片的一大笑點,他們都一 本正經地形容這些分明就不太正經的溜冰動作,就連面對主角在場上打架的場面,都可以像是播報摔角一樣專業,冷面笑匠的報導再配上一首首奇特又惡搞的比賽選 曲,就算充滿矛盾及衝突,整部電影仍然異常違和,十分神奇。

當然,我們也可以藉由此片來學習這種比賽式用法的英文。比如說,因為比分相 同而有了雙冠軍。就可以說:We have a tie.。而花式溜冰的另外一種說法則是 “Figure skating”;某個選手「很有金牌樣」則可以用 We smell the gold。「橫掃」金牌或是橫掃整個國家,「橫掃」這個字都可以用sweep這個字來表示,“sweep the golds”、“sweep the nation”。「公正」的比賽則是用“honest” competition。其他關於在技術上的專業術語像是「四分之一轉」為“a quarter turn”,三回轉則是“throw a triple Axel”,雙人迴轉則是“side by side double Axels”,旋轉後的「落地」這個動作則是用“landing”。而對於花式溜冰這樣優雅的運動,「技術表演」這個名詞不是用 “performance”,而是用“routine”來表示選手在整個比賽中所表演的系列動作。當然,片中也還有些威爾法洛自創的詞,比如說:他用 “mind bottling”來形容忐忑上下的心情,字面上的意思就像是心被放在瓶子裡面搖來搖去的感覺(不過這個可能不適用於現實生活就是了,但卻很有畫面)。

學 習去細索搞笑片中的對白是怎麼挪用其他事物作為笑點,其實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的字彙,也要對當地歷史、時事有相當程度的認知,如此才會了解影 片究竟要開「什麼事情」的玩笑。可是,仔細一想,在這種搞笑片中最能學到的就是怎麼用英文搞笑,或用英文吐槽別人,而這些字句通常都不是非常艱深難懂,幾 乎都是很簡單的生活用語,只是我們往往不知道可以這樣簡短的使用以活絡氣氛,輕易地表達自己本來就有的幽默感。就這點來說,能夠在關鍵的時候活用片中這些 簡單的片語,讓對話流暢、氣氛輕鬆,這正代表你已經從電影中學到非常「高級」的英語了。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武術再一節

隨著"葉問二"即將再度強勢上檔
在此之前,la phobique曾在apparently ,a new form of action movies
以及武打 之續語兩文中曾經討論過幾部武術電影相關。

la phobique 在這裡也推薦幾部相關的格鬥漫畫
(跟電影完全無關的重點,而且最近最期待的片是"重力小丑")
話說,熱血打鬥漫畫一直都是少年漫畫的主力(Jump告訴我們的)
然而"格鬥"二字倒是挺深奧的,加上漫畫中永遠擺脫不了"七龍珠"定律
也就是所謂的主角一直被壓著打,然後某個關頭突然一擊必殺超強對手。
所以"死神"裡面,每次都弱到不行的主角黑崎一護都能再再打贏
這樣的規則,也讓少年漫畫漸漸把重點一直放在開發新的必殺技上,這個必殺技還永遠都讓人想不到,主角究竟何時練成此絕技的。
出奇致勝永遠都是主角的絕招。

然而呢,也有幾部漫畫是不同於上述的路數的。(當然他們還是好看啦)
小時候看"少年快報"的時候,其中的"破壞王"是另外一個路數
就是弱者轉強,而且主角弱得可憐。
另外一種就是如"功夫旋風兒"那路,主角本身就比其他人強

曾經有種說法是,舉凡各種武術,幾乎都是中國流傳出去的。(這點la phobique相當持疑)
不然,為何西方沒有像中國這麼複雜的打擊技武術。
當然,除了拳擊外,拳擊幾乎是個最易入門的格鬥技,拳路只有幾種,而且規則很多,上場之後,較量的就是你天生或是後練的體格。不管柔術,摔角,拳擊等,在西方的格鬥世界中,體格幾乎幾乎決定一切。

然而東方武術則不同,需要花很多時間鍛鍊基本功,且各個都是殺人技。
針對東方人體型較小的弱點,東方格鬥技基本上就有許多"出乎意料"的奇招

例如,日本盛行卻難在體育比賽項目發光的空手道,光是練基本的"型"就要練上好幾年,流派相當多且複雜。且空手道的貫指(針對人體要害)、肘擊等,在比賽中皆是不允許的。基本上,空手道就是把自己練成鐵塊,專磨筋骨,所以一個真正的空手道家的手刀即可致命。

中國武術更甚,流幻與大自然中許多不同的拳路與型。虎拳、鶴拳、五行等
讓對手難以捉摸以達致勝的,如:醉拳。
多半都是雙手延伸防禦,四兩撥千金,再一例如詠春。
結合兩者的就是李小龍的截拳道,永遠在對方的拳到達自己之前,以前臂擋開,慣用腳往前踏出一步,將身體重心放在身體後方,在防禦時同時出腳等等。
借力使力的太極
還有一堆陰招(刺眼,撩陰等等),點穴等等
似乎也只有中國武術有"氣"的概念,據說中國人是唯一有在練氣功的(這點未經查證)

究竟為何中國武術會這麼強,流傳千年。la phobique認為在其中作用的最大因素就是儒學的觀念。說真的,西方在這種個人主義的運作之下,"強"即是一切。然而儒學不是,儒學中所謂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在教導人如何順從階級制度,所謂的"尊師重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種思想,la phobique雖不認為好,然而它卻是穩固中國武術最大的思想之一。它教導弟子的並不是要當個領袖,當個強者,而是去順從制度,要守本分,因此,才能建立流派,也因此,才能流傳至今。當然,武德教育也是其中一點,太過強調"個人英雄"的話,人人都要創自己的流派,誰要傳承你家的。所以,強者永遠一天到晚都被逐出師門,奧義都要傳給最聽話的弟子。當然,以上都是la phobique自己的推斷。

另外,被稱為目前最強的立技格鬥技---也就是泰拳。
據稱泰拳是明朝時候,中國商船到泰國留下的,所以約莫四百年歷史。(這點我十分懷疑,到底為何都是大一統中國論,泰國也有五千年歷史阿...)基本上,la phobique的立場是,人看到樹葉落下就會想去抓,每個國家,地方都發展出打擊技的話,說實在一點都不奇怪,只是中國的制度流傳比較久。不過泰拳之所以是最強的實在不無道理。除了拳腳外,還有變化萬千的膝擊,肘擊,少虛招加上非常有效率的攻擊路數,加上是唯一代表拳種,許多人修煉的結果(據說以前的泰國國王也有練,還因此贏了戰爭),加速了拳招的進化。另外再加入了宗教信仰和社會因素,是一個兼具柔軟度、攻擊重力,彈跳能力的格鬥技。對於泰拳來說,修習者就是戰士,身為一個戰士,要有無上的精神力與肉體耐力,前者應凌駕於後者(比較抽象的解釋可以用德勒茲的body without organs?)
由於泰拳高效率的殺人技性質(膝蓋跟手肘都是人類骨頭最堅硬、銳利的部份阿),泰拳雖然不是一個普遍國際運動競賽項目,然而在曼谷看場泰拳可是要入門票兩千台幣的,在西方格鬥聯盟比賽中,也有為數很高的選手修習泰拳(畢竟是最有效率的攻擊法阿)。

講了半天,重點就是說,有兩部漫畫在此要推薦給各位朋友。
就是"捍衛聖域"與"空手小霸王"這兩套呀(抱歉阿,第一神拳跟鬥雞都沒入選)
這兩部漫畫基本上很腳踏實地。主角一直都不是強得最起眼的那個

"捍衛聖域"基本的重點是街頭格鬥,主角遭受霸凌,學了入門拳擊,在街頭上遭逢各種對手(摔角、綜合格鬥技、空手道、劍道),在這過程中進化,也時常輸跟被打得不省人事。但是,卻無比真實,好比說,大家對打架都有個錯誤概念,就是一對多的時候,擒王就可以瓦解了。事實上是錯誤的,在這個時候,要冷靜的觀察,在對方眾多的人數中,判斷哪幾個最弱,先從弱的下手,先秒殺他們,再專心對付厲害的王。平常有事沒事就鍛鍊自己的拳頭。



"空手小霸王"就是那種還滿熱血青春的校園漫畫,然而不同的是,主角修習的冷門空手道流派,有許多奇招。每個人物都獨有個性和戰鬥的方式。(但看來又會走上第一神拳的路...可能會有八十幾集吧。)後面主角也開始修習泰拳。






到底為何,在日本的當代格鬥漫畫中,都碰不上中國武術的對手。(這也證明了中國武術某方面說來只是神話,就跟忍者差不多。)不過之前看到有個新聞說,中國前陣子有舉辦武術大會,受矚目的泰拳選手也有參加。不知道後來結果如何...殺人技的對決。

電影製片人的熱情與執著──《我孩子們的爸爸》


導演:Mia Hansen-Love
演員:Louis-Do de Lencquesaing
出品:德、法 / 2009
發行:海鵬影業

文:王咏琳 (轉載自放映週報


當影視工業在每個人的生活中佔領了全面性的地位之時,人們開始去追尋的不只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所言的那些已失去的時間、被忽略的時間、意欲尋回的時間, 某種生命經驗等,而是更之外的事物。如09年底韓國導演李在容拍攝的《女演員們》(Actresses, 2009),集合各世代女星、以聖誕節拍攝時尚雜誌的活動為主題,讓每個女演員在片中飾演自己。整部電影圍繞在聖誕夜的拍攝現場,用女演員的真實人生去說 故事。她們可能有嚴重的潔癖;她們在微笑的假面下,一邊做著鬼臉一邊抱怨;她們有的才剛入行,稍顯天真;有的因離婚遭社會歧視而開始酗酒。在敘事的鋪陳 上,也展現了她們在選裝、排場、輩份關係上的競爭,直到發生衝突、和解,最後產生了女性間的共感相惜。另外,改編自馬克華柏格個人經驗的美國影集《大明星 小跟班》(Entourage),以一個年輕巨星文斯蔡斯(Adrian Grenier飾演)為主軸去表現好萊塢的明星制度,以及整個環境的高壓,例如負面的、許多難以用常識判斷的處事方式。劇情主要描述他們如何走高走低,打 擊對手,在其中獲取成功,而後來變成製片的E(KevinConnolly飾演)如何籌取資金,維護劇本,和他無法忍受的瘋狂導演一起合作,完成作品。不 論成敗,一件作品都會帶來一個結果,除了導演和演員外,承受後果最多的便是製片。

電影《女演員們》的開頭說:「這個世界上,除了有男人,女人,還有女演員。」。

於是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電影產業,除了導演、演員、攝影,還有一個時常出現在片頭,卻十分被容易忽略的職業,這種人叫做製片(或稱製作人)。他們管理整個 電影的大小事,從找廠商籌措資金(也就是說服業主出資)、尋找或購買電影劇本、管理人事的任用調度及預算的控制、到拍攝時間進度控管等。此外,作為最主要 的溝通橋樑,他們必須要協調導演與演員或是其他工作人員間的事務,還要找到發行商。若當片子無法如期完成,或是超支之時,他們可能得背負高額債務。

《我孩子們的爸爸》便是依據這樣一個背景去發展的故事。導演米雅韓桑露芙(Mia Hansen-Løve),也以此片向已故的法國知名製片家安貝巴勒桑(Humbert Balsan)致敬,拍出了製片人對於電影的熱情與執著。主角貴格瓦是一個深具魅力、性格穩重的製片。同時,他也是個有著三個女兒的父親。除了接不停的電 話,他幾乎不將事業上的煩惱帶進家庭,週末固定在巴黎的郊區與家人團聚。他博學、重視教育,可以像念劇本般將歷史故事流暢地說給孩子聽。他的事業永遠都在 構築一部部的電影,然而這成為他債台高築的原因。即使如此,他仍然抱持著樂觀的態度,想著「這部電影是個好電影」、「這個導演是難得一見的天才」、「過了 今天,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於是,他包辦從攝影品質控管到沖印、跨國業務、閱讀劇本等大小事,還要一邊應付法院來的查封訊息、資金週轉不靈被銀行一間間 拒絕的窘境、還有付不出薪水,員工罷工的狀況。他手中的煙從未熄滅,他永遠都在協調,說服贊助商相信天才與藝術。他必須盡力滿足家庭、片廠、夥伴的需求。 然而,在看似美好的家庭表象之下,妻女其實無法擁有完整的丈夫與父親,而貴格瓦也深知,這是個必須忍受孤獨的職業,身邊的人可以因為壓力崩潰、離開、自 殺,而他只能壓抑。

當他感受到其事業已無以再續的絕望之時,他的妻子希薇亞鼓勵他說:「你走過許多不可思議的道路。因為你,讓許多許多的作品得以存在。有多少靠你成名,對你 感激不已的導演。」然而,殘酷的現實將生活中的希望之門一扇扇關閉,未完成的電影被沒收,債務龐大到難以週轉。於是,他也選擇去那個人人最終都要去的地 方。一個製片的價值似乎在他死後才被了解。

米雅韓桑露芙在這部電影中同時建構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城市與鄉村。導演一直在交錯城市與郊區的場景,每次場景的轉換,就好像引領這個故事開啟新的章 節。當主角出現在鄉村時,他總是帶著家人在身邊,他們可能去游泳或散步。這些景色是美滿家庭的象徵,可是當場景出現在城市中時,他就是那個為了資金和人員 調度忙到沒時間看電影的製片。這兩種場景不斷交互出現,家人永遠是在城市的框架之外,似乎跟巴黎這個城市沒有一點關係。貴格瓦在城市中死亡,他的家人卻回 到郊區的別墅懷念他。然而,直到貴格瓦走後,他的家人才開始進入城市景象中,好像一腳踏入了現實世界,似乎暗示著他的離去讓女人們走出了「家」,讓圓滿的 家庭留在城市之外。而後,妻子希薇亞努力實現丈夫生前的夢想,留住舊片的所有權、繼續新片的拍攝,認為放棄只是讓他的死亡失去意義。為了這點,她四處奔 波,同時肩負起丈夫生前的事業與家中責任。另一方面,正值青春期、最為敏感的大女兒戴著父親送的耳環,在城市中穿梭找尋父親的留下的足跡、閱讀過往的書信 以了解父親是個怎麼樣的男人,而不只是那個拋棄她們、選擇孤獨死去的父親。

雖然片中主角對於夢想的熱情無法挽救現實上的困境,可是那些熱度展現了每個人身上偉大、堅毅的那一面。當我們觀看投影在螢幕上的影像之時,我們雖看不見整 個工作團隊的疲勞、壓力與所謂真實的血汗,然而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感受到每一卷電影膠卷對電影人來說也許是他們生命中的賭注與必達的任務。製片為了這 個任務而活,甚至很多時候他們的存在比導演更為重要。他們有能力為別人開始一扇光明的門,通達實現願望的道路,也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必須承受更為艱難 的考驗。這部電影溫馨美好亦不失幽默,我們看見一個忙碌不堪的製片父親是如何珍惜家人,風趣地看待困難,而他的家人亦對他懷著無限的包容。他離去後,留下 了四個女人,她們在眼淚之外的堅強與勇氣,使她們試圖維護死去的丈夫/父親的執著,並相互依靠,將道路延續下去。

2010年3月28日 星期日

The Water :A Short film starring Cillian and Feis

Kevin Drew's short film starring Cillian and Feist is back, as part of the online Portable Film Festival. I've embedded it below:



影片介紹:The Water
by Kevin Drew/Anthony Seck
Short Film / 2 comments / 11 ratings / 841 views

that's right~就是那個Kevin Drew(Broken social scene),還有那個Feist跟那個Murphy
似乎我們的blog框架有點窄,按圖示的full screen或是大家還是連到官網上去看寬螢幕~

故事介紹:The Water is a film that explores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a family over 24 hours. Set in the middle of a cold beautiful winter it explores the complex and intimate dynamic between loved ones and loss with regret and anticipation.
The Water's story, told like a visual poem unfolds in silence, in the faces of the characters and in the beauty of music, leaving questions about death, life and love.

順便也跟大家介紹 portable film festival
這個網站,有些很有趣非常精緻HD的自製短片,短電影等
也提供下載到ipod跟psp上~

on the edge

其實la phobique一直很喜歡Cillian Murphy(開頭就破題)
早在 六七年前,他還未演出例如red eye或是 28 days later 或是sunshine, Batman:beginngs 之類的商業片前
這個演員就讓la phobique印象相當深刻,
後來偶然又發現他演了girl wears a pearl earing
當然讓人最印象深刻的是,「吹動大麥的風」與breakfast on pluto

話說回來
大概大學時期的某天蹺課(或是沒課)在家看電影的la phobique
意外在HBO上看到一片稱作on the edge (心靈邊緣,2001)的電影
首先,這部片在台灣資料相當少,幾乎全部採用愛爾蘭演員
producer是 Name of father的那位
又,當時此片一開頭,立刻響起the smashing pumpkins的1979
加上奇異的敘事節奏,不時dolly來dolly去的鏡頭
與Murphy這個有趣的生面孔
就讓la phobique決心要將此片看下去
現在回想起來也說不上來好看不好看
但就是那樣的英國式的冷冷灰灰、細雨欲來的氣氛
讓la phobique專心地將整部片看完。
而後,過了幾年,Murphy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作品,每當la phobique試圖問身邊的人有沒有看過此片,
答案皆為否定,甚至讓la phobique自己開始懷疑這部片是不是自己幻想出來的
幸好la phobique還沒有那麼嚴重的症頭。


OnTheEdge
Uploaded by nadia291. - Explore more music videos.

真要說的話,此片劇情大概還是滿YA獨有的憂鬱那種敘事
在精神療養院相遇的年輕人,思考放棄或逃跑,遠離社會限制。形式上有點像個suicide club
只是 在這個互相交會的過程中,三個受傷的年輕人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在某種程度上算是給年輕人的療傷片吧
對於自覺總是沒有人了解自己的心情中,也許還是有些微光可以引導自己向前行。
另外在這部片中,音樂上的使用非常有趣,從韓德爾等古典樂到indie-rock(doves,supergrass,The Jam),都在很適當的時候出現在電影中,且成為絕妙的元素。
大家都在想什麼文青片經典,這部片我覺得要不是它太沒名早就是文青們的最愛了阿

話說回來,其實我只是想告訴大家我的理想型是Cillian Murphy而已(膚淺!)
最後送上trailer,因為年代久遠,所以大家就將就一下吧...



btw ,在此片扮演mentor的Stephen Rea(這個面熟的大叔演過V怪客、夜訪吸血鬼)也同樣地在"Breakfast on pluto"演出照料kitten的魔術師。
also,導演是The Frames的前貝斯手John Carney,之前發了新的個人專輯「The Swell Season」
同樣地,他也是"Once"的導演。(據說Once的男主角原先也是屬意Cillian Murphy主演。)





最後,送上其跟Ellen Page(Juno)合作的新片 "peacock" 應該會heading straight to DVD (慘)
cast:Susan Sarandon. 而且Cillian在本片又再次穿上女裝了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2009年度10+1 --highndry













屈辱

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柯慈的同名小說,由於約翰馬克維奇挑劇本的古怪程度已經到S級了,故其特有的表演方式加上完整的小說結構,本片輕易地成為上乘之作。南非、白人和黑人這幾個關鍵字,是否便將閱讀文本的視角限制在「種族衝突」或「殖民主義」之上了呢?事實上,權力關係運作並非如此簡單,儘管影片中強烈地展現二元對立的緊張關係(黑/白、男/女、理性/感性、都市/鄉村、強/弱),被強暴的女人則企圖從「身體」與「行動者主體性」兩個層面,對於二元的權力關係(宰制/屈從、個人/社會、決定/自由、暴力/意識型態、身體/理性)進行拆解。故事最終似乎透露出,人只有在極盡屈辱和卑微之下才能體會暴力的本質並超越種族仇恨的傷痛,但人真的就此解放了嗎?其實不然,也許正如法農所言,「黑人因為他的自卑而成為奴隸,白人則因為他的優越感而成為奴隸。」我們不禁問,那黃種人呢?




天堂五分鐘

由於劇情十分簡潔,兩位主角的演出便成為焦點,連恩尼遜的表現似乎遜了點,故事的結尾也遜了點,但沒關係,透過簡潔的劇情處理複雜的人性與人際關係,雖然不至於上天堂,還是能夠讓觀影的刺激感超過五分鐘!(當然不只五分鐘啦....)。



紐約我愛妳

看這種很多導演一起合拍的影片最好玩的地方,就是可以來玩猜猜看對對碰!當你看完某一段便能猜出是哪個導演拍的,你可以自豪地暗爽一下,不過當你猜錯時,便會在心裡罵:X導你在搞屁啊!看本片時前者是法提阿金,後者則是岩井俊二。也許正是因為紐約這個城市本身就是如此地複雜多元,不同風格的導演合拍也就不那麼奇怪了。本片中印象最深刻的畫面,是變形少爺西亞李畢福關窗戶身影佝僂的樣子,模糊的光線十分地美,而最令人生氣的一幕,就是餐廳裡出現Radiohead的No surprises,吼~真是夠了!




警察形容詞

羅馬尼亞電影特有的質地近年來在國際影壇受到相當注目,冷冽犀利的風格隱晦地批判社會結構及身處其中的人性,片中運用大量的長鏡頭跟監動作,也許讓不少期待看到影展手冊上所述「黑色喜劇」的人們大失所望,只能在睡眠中期待笑料的出現。事實上,本片的「悶」與平實的生活工作鏡頭,正是最嚴肅寫實的諷刺,尤其要描繪面對理性的外在環境與感性的個人情感衝突時,唯有如此才能貼近現實。片尾針對何謂警察、何謂法律或何謂道德等名詞解釋論辯,令人感到有趣,沒想到邏輯論證也能搬上大銀幕啊










杭特湯普森的叛逆速記Gonzo

一般來說,這種人物傳記電影好不好看跟人物本身也有相當大的關係,只要這個人物的人生經歷十分精采,普通的編劇與鏡頭也就夠了,因此,杭特湯普森狂妄不羈的風格與行動,已提供了最好的故事。Hey Baby, take a walk on the wild side!





心靈戰火

標準的美國獨立製片,標準的黑色喜劇,標準的Todd solondz式電影,標準的畸形人物與怪癖,標準的故事場景,讓人覺得好像看到了導演早年經典之作Happiness再現。雖然這些元素依舊,但是用Life during war time當片名,片中也出現直接的政治意識形態諷刺,其實有些畫蛇添足,即使如此,本片還是拿到了2009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


















巧克力情緣Mary and Max

黏土製偶、六台canon數位相機、十萬多張定格相片、五年時間,便製造出本年度最佳電影與最佳動畫,訴說著兩個不完美的人經歷的美麗故事。雖然不喜歡一開頭是旁白的敘事方式(像戀夏五百那樣),但隨著劇情的開展,溫暖與淚水將溶化所有的自恃,就算本片與真實故事也許仍舊存在差距,But you are imperfect, and so am I.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沒有完美的事,但我們都必須接受它。附上本片感人信件(嗚嗚....去看片啦)


Dear Mary,

Please find enclosed my entire Noblet collection as a sign that I forgive you.

When I received your book, the emotions inside my brain felt like they were in a tumble dryer, smashing into each other. The hurt felt like when I accidentally stapled my lips together. Ow!


The reason I forgive you is because you are not perfect. You are imperfect, and so am I. All humans are imperfect, even the man outside my apartment who litters.


When I was young, I wanted to be anybody but myself. Dr Bernard Hazelhof said if I was on a desert island then I would have to get used to my own company -just me and the coconuts. He said I would have to accept myself, my warts and all, and that we don't get to choose our warts. They are a part of us and we have to live with them. We can, however, choose our friends and I am glad I have chosen you.


Dr Bernard Hazelhof also said that everyone's lives are like a very long sidewalk. Some are well paved. Others, like mine, have cracks, banana skins and cigarette butts. Your sidewalk is like mine but probably not as many cracks. Hopefully, one day our sidewalks will meet and we can share a can of condensed milk. You are my best friend.You are my only friend.


Your American penpal,
Max Jerry Horowitz.




珍愛人生

配角的表現皆十分出色,應該會拿下今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狠腳色黑人媽媽,在頒獎典禮上喝茫但片中竟然會演戲的素顏花蝴蝶,都讓這部討論家庭與社會問題的佳作增色不少。




腐爾摩斯

能夠挖掘出「腐」爾摩斯的這一面,蓋瑞奇,我真的服了你了!就算電影公司或是書迷們討厭你,你還是拍出一部不枉你拍過兩根槍管的新作了;就算電影院裡其他觀眾看到腐爾摩斯拿著小鐵槌砸人,發出科科的冷笑心想這甚麼爛偵探片時,我還是會捧腹大笑地說:哈哈這個蓋瑞奇~;就算買電影票時小學生都只知道阿凡達不認識福爾摩斯了,我還是......還是......比較喜歡亞森羅蘋!





天外奇蹟

除了那隻狗老大的聲音實在太爆笑以外,光憑著本片讓自己跟情人得以和好這個充分理由,就直接送進年度十大了啦!
















狂人皮埃洛

如果以今年看的電影而非今年出品的電影為標準,一定沒有人可以打敗高達的。
「為何如此憂鬱?」
「因為你用詩句對我說話,我卻含情脈脈看著你」

¡Estupendo!



沒過元宵就還算過年,highndry跟大家拜個晚年,過年期間腦袋空空,肚子也因為上吐下瀉都空空的,所以我竟然覺得imdb倒數99名的
這不是斯巴達挺好笑的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牛年電影十部名單--la phobique

1.真愛旅程
為愛朗讀有這種時空和false concious或是復仇之類的次文本。"真愛旅程"反而是有這種每個女人都心有所感的焦慮。人生的選擇等等。

2.Holmes-Guy rich
繼地雷到不行的"搖滾黑幫"後,Robert Dooney Jr和Jude Law的合作,讓la phobique在跨年夜那天給Rich這部電影一個大心。節奏好、攝影好、演出好又超級幽默的電影,台詞有趣到不行。連打鬥片段都重現"兩根槍管"的水準。老實說,許多人因為這部片劇情上沒有推理面的水準感到失望,但說真的,現在哪個電影還跟你玩推理阿,又不是柯南,花三百塊去戲院找犯人不如租漫畫回家看。如果要靠推理紅的話,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就不會成為經典了。對la phobique來說,人物性格刻畫有趣,節奏流暢,最好還有點黑暗,對於娛樂片的改編劇本說已經算難得了。

3.惡棍特工 昆丁近年來的佳作,反正裡面一定要有個玩世不恭的狠角色

4.橫山家之味

5.非誠勿擾

有點像是華語版的"before sunrise"這種,當然對話沒有這麼有趣。什麼現代愛情的主題對la phobique沒什麼特殊吸引力,反而是攝影和影像的呈現上,有種淡定、流暢之感,讓la phobique印象深刻。

6.情遇巴塞隆納

la phobique十分不得意Woody Allen覺得他的電影總做作,但難得有個Penelope為整個電影加分許多
而且,是的,Barcelona是la phobique最喜歡的城市之一。

7.即刻救援 (Taken)
老爸的終極正義 無影手打爆各臟器

8.追擊者
出乎意料的情節與殺人性格

9.哪能哭阿
宮藤官九郎新作,繼"虎與龍"後,漫才的再創作,勝過節奏不太對勁的"少年手指虎"

10.非常母親(暫代)(一直想不出來)


印象最深的反而是 讓la phobique 2009年 看到睡著的三部片 利物浦、金剛狼前傳、魔鬼終結者
真是睡翻天~

比較期待2010年的日片 漫畫"solanin","Beck"都改成電影了,以及李相日的新作

2010年2月11日 星期四

我的2009電影十話 -yeh


圖為《海盜電台》


每到跨年的時候,都會發現又一個年頭不知不覺就匆匆過去。回顧起來,才驚覺有些以為是幾百年前的事,卻都是同一年發生的。譬如翻了自己的看片紀錄,發現我都快忘記2009年初還有進戲院去看過《新娘大作戰》(無所事事的年節期間)跟《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2009看的電影不多,台北電影節沒什麼進補的功用,金馬影展又因為自己蠢錯過了很多電影。例如看到大家都在寫《非常母親》的心得,才發現我完全忘記了要去看…。還有很多片子想看,只能待今年慢慢補上。

口味越來越偏娛樂片,看的大約都是美國製造。同樣是納粹題材,看《白色緞帶》把自己搞地陰沉沉的,還不如看《惡棍特工》喝牛奶。這些絕對不會是公認2009最好看的十部電影,個人喜好,僅供參考。

有時候看看別人的片單,才會知道自己錯過了些什麼。


1. 東邪西毒終極版




美呆了。雖然我比較喜歡本來的配樂。真高興出DVD終於可以收藏了。記得台北電影節看完從中山堂出來很想找人聊,說我終於看懂了這部電影,它是在講創作在講藝術云云。結果和友人碰了面,只聽她顧著回憶自己不同時期和不同交往對象看東邪西毒的事。所以到底誰才看懂了東邪西毒?


2. 臉

是因為受過專業的劇場訓練的關係嗎?我越來越覺得蔡明亮電影中有很濃厚的小劇場精神。或許這部片已經不能只把它當電影來討論了,它是一件藝術品,值得羅浮宮收藏的那種。


3. Funny People



Adam Sandler加Seth Rogan,肯定是超級搞笑的喜劇片?大概就像期待看武俠片跑去看東邪西毒一樣,台灣的譯名《命運好好笑》根本就是替這部片挖了一個坑給大家跳,imdb上也得到了慘烈的6.9分。如果看過Jerry Seinfeld的紀錄片《Comedian》,會更懂這部片的況味。之前寫過《Pineapple Express》(大推!)跟《特勤沙龍》的Judd Apatow也可以處理這種沉穩的題材,很不簡單。


4. 惡棍特工 Inglorious Bastard

和幾位朋友去看午夜場。電影結束字幕跑完了,我們在空盪的電影院裡,獨自為昆汀塔倫提諾的天才鼓掌。

附上"國家的榮耀"惡搞traile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0lTVDyg4us


5. 紐約我愛你 New York, I Love You




”God, I love New York”. 不管是不是你想像中的紐約,看俊男美女也就夠本了。


6. 海盜電台 The Boat That Rocked

大概就是鐵達尼號+搖滾學校那種感覺熱血沸騰的感覺。劇本寫的有點零碎,但光是音樂,還有我很喜歡的演員Philip Seymour Hoffman就足以收買我。還有他們穿的衣服也太好看了吧!


7. 美味關係 Julie and Julia

《電子情書》、《西雅圖夜未眠》、《當哈利遇上莎莉》都是這位女士的傑作,真的不得不佩服Nora Ephron的編導才能。Amy Adams會是新一代的梅格萊恩嗎?總之她好可愛!


8. 戀夏五百 500 Days of Summer

我也喜歡The Smiths! 讓The Smiths詢問度爆表。當年在成名在望小小露臉的Zooey,現在已經是理想情人的熱門人選了。


9. 2009月球漫遊 Moon

《2009月球漫遊》相較他致敬的對象,更平易近人許多。我們大概不能期待另一個像庫柏力克巫師般的說故事天才,可是在2009看到這一部片,有種從《2001太空漫遊》的神秘主義裡被解放出來的感覺。


10. 瘋狂的賽車 / 不能沒有你

雖然我覺得《瘋狂的石頭》拍得比較好,但也只是對蓋瑞奇的成功模仿。七個編劇讓瘋狂的賽車加進了一些稍微不同的風格,裡面有三個是台灣人。台灣編劇前進內地是潮流。
偷渡一片《不能沒有你》,向金馬典禮上激情演出的戴導致意。



桂綸鎂與戴立忍金馬典禮相擁示意圖



2010年1月3日 星期日

happy new year to everyone

這個blog至今也經營了一年半了,最近因la phobique事務繁忙(應該是說本人的生活已經開始在逃避/無法逃避中做選擇),所以,少放上來觀影的心得,多半是些絮語。
有種越來越滄桑的趨勢,加上進入了2010年,離世界末日的話,請大家共同珍惜相處的時光....

la phobique最為人稱道的題外話系列也很久沒爆發了
今日就來說說,題外話系列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基於la phobique其實是有著一個純良的外在(自說自話中),潛藏在心中的四次元話語常會因暴走而脫口而出,由於在學業工作書寫等等的方面,越是嚴肅深刻,
但如果要用一句話把整體串起來之時,la phobique的吐槽本能就會不可抑制的爆發。
舉個例子來說,新年的第一天早晨,la phobique走往便利商店買咖啡,
店員好心的問說:"請問您需要糖跟美金嗎?",這一時要la phobique也是很難回答。只好回說:"恩,那封口的時候請幫我用美金貼起來",於是la phobique就在便利商店店員發瘋的狀態下,悠然的走出店中。

暫且撇開這些有的沒的不談,我們來談談今年幾部熱門的電影。
2012年,告訴了我們什麼呢?---千萬不要跟你老公離婚。
Avatar----虛擬版的風中奇緣
Holmes----其實我真的覺得這是Guy Rich,這幾年的好作品,對白幽默,節奏也好,不過上部"搖滾黑幫",只會讓la phobique覺得是"兩根槍管"的糟糕續集。
"利物浦"----千萬別再相信金馬手冊中只單單形容的絕美風景..沒有劇情的描述...
唉呀...現在記憶力漸差,某日把今年的片單整理出來後,再來題外話系列
在這樣各方忙碌的時候....我只能祝各位都是...
......
......
.....
.....
.....
.....

.....




(單純只是要證明自己有跟上時代...)

另外,期末報告的時程又近了喔,請各位同學們早點下手吧~